摘要:假冒銀行電話對老年人實施詐騙的案件屢見不鮮,憑借著老年人識別詐騙能力較弱,犯罪分子們多能得手。因此,幫助老年人識別此類詐騙手法迫在眉睫。
近年來,假冒銀行電話對老年人實施詐騙的案件屢見不鮮。這些騙子利用老年人對銀行業(yè)務的不熟悉,冒充銀行工作人員通過電話進行詐騙活動。為了保護老年人,我們有必要了解老年人應對假冒電話的正確方式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一、假冒銀行電話的特點
1. 謊稱緊急情況:騙子常常利用“賬戶異常”、“涉嫌違法”等理由制造緊急情況,引誘老年人上當受騙。
2. 要求提供個人信息:騙子會直接或間接索要老年人的個人敏感信息,如銀行卡號、密碼、身份證號碼等。
3. 報以高額利益誘惑:騙子宣稱有高額回報或優(yōu)惠條件,誘導老年人轉(zhuǎn)賬或向其支付一定費用。
4. 威脅手段:騙子可能以各種方式威脅老年人,如凍結(jié)賬戶、法律追究等,使其感到恐慌和不安。
二、老年人應對假冒電話的正確方式
1. 保持冷靜:接到疑似假冒電話時,老年人要保持冷靜,不要被對方制造的緊急情況嚇到,同時不要輕易相信對方所說的話。
2. 主動掛斷電話:如果老年人覺得接到的電話有可疑或危險,應主動掛斷電話,不要與對方進行過多交流,以免被騙取個人敏感信息。
3. 確認身份:老年人可以要求對方提供更多的身份信息,如姓名、工號、所在部門等,并主動與所謂的銀行客服進行核實確認。
4. 不提供個人信息:無論對方以什么理由要求,老年人都應堅決不提供個人敏感信息,如銀行卡號、密碼、身份證號碼等。
5. 尋求幫助:如果老年人感到困惑或不確定,可以咨詢家人、銀行工作人員或公安機關(guān),尋求專業(yè)人士的幫助和指導。
6.參加防騙知識培訓:老年人可以積極參加銀行或社區(qū)組織的防騙知識培訓,了解常見騙局和防范技巧,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和應對能力。
老年人面對假冒銀行電話時,應保持冷靜、不輕信、主動求證,并防止泄露個人信息。同時,社會各方也應共同努力,提高法律意識,完善法律保護,并創(chuàng)造安全的環(huán)境,共同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(quán)益。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