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吃完藥,喝口水,對于不少人來說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常規(guī)動作??墒牵罾锏拇蟛糠秩似鋵嵅⒉恢莱运幒缶唧w應(yīng)該喝多少水,是否真的需要喝水。
吃藥后喝水,在正常不過的一個生活習慣,對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。但具體到應(yīng)該喝多少水,并不是每個人都清楚明白。
首先,大多數(shù)藥物服用時是需要多喝水的。
使用足量的溫水(200~300mL)送服,是一個好習慣。水可以促進藥片在胃內(nèi)快速崩解和溶解,有利于藥物的吸收。
吃藥時,僅喝兩三口水的服藥方式是不正確的。有時候,喝水少了不僅影響藥效,還會給身體帶來疾病風險。比如有些刺激食道的藥物,如治療骨質(zhì)疏松的阿侖膦酸鈉等,應(yīng)該用一滿杯白水送服,并且在服藥后至少30分鐘之內(nèi)避免躺臥,以免造成食管炎、食管潰瘍或食管糜爛等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其次,極少部分藥物服用時要少飲水甚至不飲水。
1、抗?jié)兯?/strong>
治療胃潰瘍的胃黏膜保護藥物,如鋁碳酸鎂片、硫糖鋁片、復方氫氧化鋁片等,可直接嚼碎成粉末干吞,或僅需極少量的水吞服,藥物可在胃黏膜或潰瘍面形成保護膜,因為該膜只有在胃液pH低的條件下才能形成,故此類藥物最好在餐前半小時的空腹狀態(tài)下服用,服用后半小時不宜進水。
2、苦味健胃藥
如龍膽酊、龍膽大黃酊等,需要通過刺激味覺感受器,提高食欲中樞的興奮性,反射性地促進胃液分泌來增強消化。服用后也不宜立即喝水,以免沖淡苦味而降低健胃效果。
3、口崩片
顧名思義,可在口腔內(nèi)快速崩解,或在唾液中幾秒之內(nèi)快速溶解,不必用水送服,可大大提高兒童患者的服藥依從性,解決嬰幼兒服藥難的問題。服用口崩片后藥物未完全分解前不要喝水,以免影響藥效。
4、口含片
如西吡氯銨含片、銀黃含片等,含服時把藥片放于舌根部,盡量貼近咽喉,使局部藥物保持較高的濃度,含服后30分鐘內(nèi)盡量不要飲水。
5、含漱劑
如復方氯己定含漱液,主要用于細菌感染引起的牙齦炎、牙周炎等口腔疾病,含漱后至少在口腔內(nèi)停留2~5分鐘,含漱后吐出,不得咽下。不宜馬上飲水和進食,以保持口腔內(nèi)藥物濃度。
6、糖漿劑
大多為止咳制劑,如復方甘草合劑、止咳糖漿等,這些藥物大多成黏稠狀,服用后藥物會黏附在發(fā)炎的咽喉部,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。如果吃完藥后馬上喝水,會把咽部藥物成分沖掉,使局部藥物濃度降低、影響藥效。故服用后至少5分鐘內(nèi)不要喝水,要到半小時后再喝水。
7、舌下片
如硝酸甘油片應(yīng)舌下含服,將藥物直接放在舌頭下面,切忌不可像吃糖果似的僅把藥物含在嘴里,因為舌表面的舌苔和角質(zhì)層很難吸收藥物,而舌下黏膜毛細血管豐富,吸收迅速,千萬不可用水送服,否則失去急救作用。而且該藥口服因肝臟首過效應(yīng),生物利用度僅為8%。
另外,消心痛片、速效救心丸、麝香保心丸、硝苯地平片等,當心絞痛突然發(fā)作、發(fā)生高血壓危機時,為更快地發(fā)揮藥效,可先將藥物咬碎后再置于舌下,如口腔干燥時,可含少許白開水,以利于藥物的吸收,但不宜用水送服。
8、抗利尿藥
如加壓素、去氨加壓素,服藥期間應(yīng)限制飲水,否則可能引起水鈉潴留或低鈉血癥及其并發(fā)癥。
此外,如果病人患有慢性腎炎、高血壓、水腫、心臟病等疾病需要控制水的攝入量時, 服藥時喝水量也要相對酌減。
綜上所述,服藥時的飲水量“多少”為宜,是大有講究的,藥物說明書上通常有詳細注明,吃藥前要仔細閱讀,認真執(zhí)行,須知“飲水量”的多少與藥效密切相關(guān),不得馬虎。除此之外,對健康的保障不能僅僅依靠藥物,還需要健康險,通過疾病保險、醫(yī)療保險、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護理保險等保障方式,獲得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。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