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腹瀉,民間稱為“拉肚子”,據統(tǒng)計,成年人平均每年會發(fā)生四次腹瀉。從腹瀉的持續(xù)時間可以將腹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。
這是一篇有味道的科普文。
腹瀉是啥?
腹瀉,民間稱為“拉肚子”,據統(tǒng)計,成年人平均每年會發(fā)生四次腹瀉。
從腹瀉的持續(xù)時間可以將腹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。
急性腹瀉:病程持續(xù)時間小于3周
慢性腹瀉:病程持續(xù)時間超過3周/長期反復發(fā)作
腹瀉的特征有如下三個:
? 糞質稀?。汉?gt;85%
? 糞便量增加:>200g/d(克/每天)
? 排便次數多:一日內>3次
一般來說,成年人發(fā)生腹瀉的癥狀較輕,一般可以迅速緩解,沒有什么并發(fā)癥。而對于兒童來說,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,就需要密切關注,因為很容易會發(fā)生脫水。(脫水:人體水分大量消耗后不能及時補充,會造成代謝障礙,引起虛脫甚至有生命危險)
腹瀉發(fā)生的推演路徑:
正常人一日三餐后
↓
9L液體
(2L來自飲食+7L是消化道分泌液)
↓
進入胃腸道
↓
進入小腸(可以吸收5-8L液體)
↓
再進入結腸(還剩余1-2L的液體)
↓
正常情況下
結腸具備每天吸收3-5L水分的能力?結腸之后就是直腸,所以經給結腸的水分吸收后,人體每日的糞便水分就會很低(大概100-200ml)。
↓
不正常情況下
在某些疾病情況下,結腸吸收能力下降,又或者進入結腸的液體超出了結腸的吸收能力
↓
腹瀉
腹瀉的簡單生活學分析
嚴格來說,引起腹瀉的原因非常多,一開始也說了,成年人一年平均會發(fā)生四次腹瀉,而且很多時候,人們并不知道確切的原因。通常如果腹瀉很快自行消失,通常也就不需要去檢查什么身體,屬于一過性問題。
按照醫(yī)學目前掌握可以可能引起腹瀉的病因,有胃部疾病、腸道疾病、肝膽胰臟疾病、全身性疾病(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異常、食物藥物過敏等),這么看下來,貌似是個病都可能引起腹瀉,可想而知,要去明確鑒別出腹瀉的具體原因,是個工程活兒,因為嚴格來說,它是一個許多疾病都可能出現的癥狀。
說說生活中最常見的幾種腹瀉病因吧:
輕度
?:這個可能是最常見的,是因為人體被一些輕度病毒感染,通常幾天內就可以自行康復,我們通常稱為“病毒性胃腸炎”,通常會小范圍發(fā)生在學校或者家庭里。
食物中毒/旅游腹瀉
?:顧名思義,就是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或者在旅行過程中,進食了一些被污染過的食物和水。
很多時候,對于急性腹瀉,事后只需要補充好損失的水分和鹽份就可以,糾正人體流失水分后可能引起的代謝紊亂。
而對于慢性腹瀉,則需要進行潛在病因的全面排查(通過會用糞便檢查、血常規(guī)、小腸吸收功能測試、超聲、X線、胃鏡等醫(yī)療項目),從而對針對病因進行相對應的治療。(注:不同的病因也會導致使用的藥物有所不同)
關于腹瀉的科普,觀保君就先說到這里,各位要記得在日常生活里鍛煉身體增強自己的免疫力,注意飲食衛(wèi)生和營養(yǎng)平衡,相信這樣,就可以降低自己遇到腹瀉的概率了。
以上~
上一篇
下一篇